功能陶瓷:电子元器件的基础材料
在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浪潮中,陶瓷类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工业的关键基础部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良好的绝缘性、高介电常数、压电性、热敏性等,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与系统。从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电脑,到工业领域的自动化设备、通信基站,再到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高端领域,陶瓷类电子元器件无处不在,是推动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之一。对其类型与发展趋势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脉络,更为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陶瓷类电子元器件的类型
1.绝缘装置瓷
绝缘装置瓷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和器件中的结构件、基片和外壳等,要求具备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如低介电常数、小介质损耗、高绝缘电阻率、高击穿强度以及良好的介电温度和频率特性,同时还需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滑石瓷和氧化铝瓷是此类陶瓷中应用最广泛的。滑石瓷电绝缘性优良且成本低,常用于射电频段的高频装置;氧化铝瓷则具有更出色的高频、高温、高强度性能,其性能随三氧化二铝含量增加而提升。像在一些高端集成电路中,会使用三氧化二铝含量极高的纯刚玉瓷,不过其制造难度大、烧成温度高、价格昂贵。此外,还有以氧化铍为代表的高热导瓷,虽室温导热率与金属相同,但因其原料毒性大、烧成温度高,应用受到限制。而氮化硼瓷和氮化铝瓷等无毒、加工性能和介电性能良好的高热导瓷,可用于高频大功率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散热及绝缘。
2.电容器瓷
高频电容器瓷:属于Ⅰ类电容器瓷,主要用于制造高频电路中的高稳定性陶瓷电容器和温度补偿电容器。其构成成分大多是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的钛酸盐及以钛酸盐为基的固溶体。通过选用不同陶瓷成分,可获得具有不同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和介电温度系数的瓷料,以满足各种温度补偿需求。例如四钛酸钡瓷,不仅是热稳定性高的电容器介质,还是优良的微波介质材料。
低频电容器瓷:属于 Ⅱ 类电容器瓷,主要用于低频电路中的旁路、隔直流和滤波。其特点是介电常数高,但损耗角正切较大,且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随温度变化率较大。应用最多的是以铁电钛酸钡为主成分,经掺杂改性得到的高介电常数且介电常数温度变化率低的瓷料。此外,以平缓相变型铁电体铌镁酸铅等为主成分的低温烧结型低频独石电容器瓷料,也是重要的低频电容器瓷。
半导体电容器瓷:利用半导体化的陶瓷外表面或晶粒间内表面(晶界)上形成的绝缘层作为电容器介质。其中,利用陶瓷晶界层介电性质制成的边界层电容器,是一种新型高性能、高可靠电容器,具有视在介电常数极高、介质损耗小、体电阻率高、介质色散频率高、抗潮性好等优点。
3.铁电陶瓷
铁电陶瓷以铁电性晶体为主晶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晶体中存在可随外加电场转变方向的自发极化,即铁电性。当温度超过居里温度时,极化强度降为零,晶体失去铁电性转变为顺电晶体,同时发生铁电相到顺电相的相变。铁电体具有电畴结构,在强外电场作用下,多畴晶体可被强迫取向单畴化。铁电陶瓷功能多样,用途广泛。利用其压电特性可制成压电器件,这是其主要应用,因此常被称为压电陶瓷。利用热释电特性可制成红外探测器件,在测温、控温、遥测、遥感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如钛酸铅等热释电陶瓷。透明铁电陶瓷 PLZT 利用强电光效应,可制成激光调制器、光电显示器、光信息存储器等新型器件。
4.半导体陶瓷
半导体陶瓷通过半导体化措施,使其具有半导电性晶粒和绝缘性(或半导体性)晶界,从而呈现出很强的界面势垒等半导体特性。陶瓷半导体化主要有强制还原法和施主掺杂法,两种方法均是在陶瓷晶体中形成离子空位等缺陷,提供大量导电电子,使晶粒成为 N 型半导体,而晶粒间层为绝缘层或 P 型半导体层。半导体陶瓷种类繁多,包括利用晶粒本身性质制成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利用晶界性质制成的半导体电容器、压敏电阻器、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利用表面性质制成的各种陶瓷型湿敏电阻器和气敏电阻器等。例如,系光电陶瓷利用 N 型与 P 型晶界层之间的 PN 异质结的光伏效应,制成的陶瓷太阳能电池可作为无人值守台站电源或电子仪器中的光电耦合器件。
5.离子陶瓷
离子陶瓷具有快离子导电特性,能够快速传递正离子。典型代表是瓷,在特定温度下其离子电导率可达较高水平,可用于制作较经济的高比率能量的固体电池,以及缓慢放电的高储能密度的电容器,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二、陶瓷类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1.小型化与集成化
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向小型化、便携式和高性能方向发展,对陶瓷类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同时要求其具备更高的集成度。以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为例,为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需求,其尺寸不断缩小,从早期较大尺寸逐渐发展到如今的 0201、01005 等超微型尺寸,并且层数不断增加,以实现更高的电容值和集成度。在片式电感器领域,也朝着小尺寸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改进设计和材料,提高电感量和稳定性,实现与其他元器件的集成化封装,减少电路板占用空间,提升电子设备整体性能。
2.高性能化
- 高可靠性: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陶瓷类电子元器件需要具备更高的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例如,车载电子系统中的 MLCC 需要承受高温、高湿、振动等复杂环境,因此对其耐高温、耐高压、抗振动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优化材料配方、改进制造工艺,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趋势。
- 高频率特性:随着 5G 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对电子元器件的高频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微波介质陶瓷作为无线通信器件的关键材料,需要具备更低的介质损耗、更高的介电常数温度稳定性,以满足 5G 基站、卫星通信等高频通信领域对滤波器、谐振器等元器件的高性能需求。研发具有高频率特性的陶瓷材料和元器件,成为提升电子设备通信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 高精度与高灵敏度:在传感器领域,陶瓷类半导体传感器如热敏、气敏、湿敏传感器等,正朝着高精度、高灵敏度方向发展。通过对陶瓷材料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和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提高传感器对物理量变化的感知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环境参数的微小变化,为智能检测和控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3.绿色环保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电子元器件行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陶瓷类电子元器件方面,无铅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例如,在压电陶瓷领域,传统的锆钛酸铅(PZT)基压电陶瓷含有铅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目前,无铅压电陶瓷的研制已取得较大突破,有望在众多领域替代 PZT 基压电陶瓷,推动绿色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环保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也是陶瓷类电子元器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智能化与多功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陶瓷类电子元器件也逐渐向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一些陶瓷传感器不仅能够感知单一物理量,还能通过集成多种敏感功能,实现对多种环境参数的同时监测,并通过与智能芯片结合,具备数据处理、无线传输等智能化功能,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工作状态,为智能化系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此外,智能陶瓷材料还可根据外界刺激(如电场、磁场、温度等)自动调节自身性能,实现元器件功能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三、挑战与展望
当前行业面临原材料纯度控制、微观结构均一性等共性难题。未来需加强基础粉体制备技术,并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卡脖子”环节。随着6G、量子计算等新场景涌现,陶瓷电子元器件将向超高频、多功能集成方向持续进化。
参考资料:
1.电子展|带你一文看懂电子陶瓷技术发展 https://www.nepconchina.com/zh-cn/mtzx/hyxw/2023/5yue/27.html
2.电子陶瓷-快懂百科 https://www.baike.com/wikiid/2454323269966124696?baike_source=doubao
3.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陶瓷材料-电子发烧友网 https://m.elecfans.com/article/6529835.html
4.电子展|带你一文看懂国际与国内电子陶瓷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https://www.nepconchina.com/zh-cn/mtzx/hyxw/2023/5yue/46.html